秋冬心血管病高发期 强体质提高人体「正气」
来源:新锦娱乐 发布时间:2020-08-09 12:06
中医传统理论认为︰「心主血脉」,心血管疾病,病位在心脉,病因责之肝气失疏、脾虚痰壅,痰瘀互结,伤及血府,运用疏肝健脾,化痰逐瘀,活血通络等治疗方法,均能有较好的疗效。心血管病患者,除了服药治疗以外,秋冬季节还应该进行适当的养生,通过改善日常生活和饮食习惯来提高人体「正气」 。
饮食︰润燥护阴 预防感冒
秋冬气候乾燥,是各种呼吸道疾病的好发季节,许多呼吸系统的感染、过敏性疾病也是心血管疾病发作的诱因,如病毒性心肌炎常由上呼吸道感染引起,肺原性心脏病更是由长期的慢性呼吸道疾病(如慢性气管炎、过敏性哮喘、肺气肿等)导致。因此,预防和治疗这些疾病对心血管病患者而言是相当重要的,即中医的「未病防病」思想。
秋燥之气易伤肺,进入深秋季节后,很多人出现「秋燥」症状,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皮肤乾燥、咽乾唇燥、鼻子出血、乾咳少痰、心烦、便秘等。因此,秋季饮食宜清淡,少食煎炒之物,多食新鲜蔬菜水果,如萝卜、莲藕、香蕉、梨、蜂蜜等润肺生津、养阴清燥的食物皆为上乘之品。
秋天阳气从地上缓慢下降至地下,而「酸主收敛」,所以秋天也可多吃一些酸味食物,如橙、柑、山楂等。体质、脾胃虚弱的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,晨起可以粥食为主,如百合莲子粥、银耳冰片粥、黑芝麻粥等,可多吃些红枣、莲子、百合、枸杞子等清补、平补之品。
起居︰谨摄寒温 早睡早起
《素问.四气调神大论篇》说:「秋三月,此谓容平。天气以急,地气以明,早卧早起,与鸡俱兴。使志安宁,以缓秋形,收敛神气,使秋气平,无外其志,使肺气清,此秋气之应,养收之道也。」这就是说,秋季气温逐渐下降,早、晚温差较大,在此季节,老年人、小儿既要注意防寒保暖,又不能过早、过多添加衣物,要根据天气情况及时增减衣服,防寒保暖,防病保健。
而心血管疾病患者在秋冬更要注意季节气候的变化,因为在气温逐步下降的过程中,人体受冷空气刺激后引起血压升高、血管收缩,血管情况不好的人甚至会促使血栓形成,导致中风、心绞痛或心肌梗塞的发生。因此,平常要注意减少冷暖交替的频率,特别是从暖环境到冷环境要有适应的时间。
随着冬天脚步的到来,日照时间愈来愈短,所以秋天的起居养生规则是早睡早起,充足的睡眠可以提高抵抗力、预防感冒,并可减少秋天易情绪低落的情况。
运动:轻鬆平缓 避免过度
秋高气爽,是户外活动的黄金季节,加强体育锻炼,是秋季保健中最积极的方法。但是,心血管病患者或体质较弱的人宜选择轻鬆平缓的项目,如步行、太极拳、八段锦、瑜伽拉筋等,运动量不宜过大,避免中强度体力活动或者过量的锻炼活动,以减轻心脏负担,体质虚弱者还要防止出汗过多而导致阳气耗损。
情志:调和情绪 收敛神气
按照中医阴阳五行学说,秋属金,主敛肃,应于肺。秋季万物成熟是收穫时节,也是万物逐渐凋谢、逐渐衰败的季节,这季节人的情绪波动很大,尤其在老年人心中最易引起衰落、颓废、悲忧等伤感情绪。然而,中医观点认为心主神明、心主血脉,内伤七情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,所以,心血管病患者秋季养生更要注重修身养心,并按照自然规律「养收之道」,畅情绪,敛神气,清肺气,顺应秋气之变。文章来源:新锦江娱乐:www.xjj6789.com